top of page

那麼我們學佛是學什麼?釋迦牟尼為什麼被尊稱為《佛陀》?

已更新:2023年8月10日


釋迦牟尼成佛的經過,他是悉達多太子,本身受過良好教育,學識淵博。後來因為他離開皇宮,看見世間疾苦,生老病死,覺得很震驚。所以決心求道,他求道的心是為了自己嗎?他本身是個王子,他看見的疾病和困苦應該影響不到他,因為他的國王父親會提供給他最舒適和優厚的生活。因此我認為悉達多太子求道的心,已經是希望拯救世人,絕非為了個人考量。


他曾經修苦行,最終認為苦行根本解脫的辦法。後來釋尊在菩提樹下禪定,最終得到覺醒。他悟道成佛之後,他就不斷講經說法。釋迦牟尼認為人生是苦的,目的是要教化他的弟子和眾生,如何脫離苦海,解脫生死。所以佛陀也有願力和繫念,就是要教化眾生解脫生死,最終脫離苦海。


即使大乘佛教的菩薩也有願力和繫念,是慈悲為懷,救度眾生為己任。就正如地藏菩薩說:“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”。


所以無論是佛陀還是菩薩,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,就是要用自己認為對的方法拯救人類,絕對不是因為小我,成佛後什麼都不用做。


釋迦牟尼稱之為佛並不是由於他在菩提樹下打坐覺醒了,而是他覺醒後講經說法普渡眾生的功德,大家尊稱他為《佛陀》,《世尊》。佛陀的教誨和理論是受到印度古代政治環境,他本身的教育,印度文化和家族背景影響的。


佛陀講經說法49年,他的理論絕對不是依靠那7天菩提樹下打坐而獲得的,是他自己對人生的體驗,和解救世界的的一種思想。


我看見坊間有許多修道出家人,他們努力拜佛唸經,打坐冥想,他們想學習佛陀一樣覺醒成佛。首先是否所有人都和佛陀的學識,見識和生活背景一樣?佛陀可以打坐冥想得到覺醒,人們就可以跟佛陀一樣?你們的起點是一樣嗎?


淨空法師曾經有過視頻講解為什麼要上香拜佛,並不是要賄賂菩薩,而是向他表示尊敬,要向菩薩學習德行。那麼我們學佛是學什麼?是學習覺醒的方法?還是佛菩薩對救度眾生的繫念?


請問大家想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?大部分的人都是說了生死,得到解脫。這是佛陀教化眾生尋求解脫的方法,這也是小乘佛教。但這絕對不是《成佛》意義!


佛陀是生於2500年前的印度,由於印度本身國家人口密集,印度嚴重的階級觀念,佛陀身於那個時候面對眾生的疾苦,由於社會階級的侷限,他的選擇也祇有求道而獲得思想上的解脫。

佛教的中心思想認為人生是《苦》,是絕對與當時的生存環境有關。所以佛教許多教義都好像很消極,無欲無求四大皆空,佛陀的的覺醒是教導佛教徒如何通過思想轉念和修行,解脫生死,脫離苦海。


佛教傳入中國得到廣泛流傳和接受,絕對是和政治掛鉤的。對於傳統的中國王權,佛教是可以協助掌權者安撫百姓的心靈。


但是佛教出現到現在有2500年, 世間的疾苦並未有消除。無論佛經或者聖經,都有講述末世的災難。佛教說的五濁惡世就是現今的世界。佛教在過去2500年的努力,講經說法,並未能夠改變這世界,並未能夠消滅苦難。那麼我們是否仍然要跟隨2500年前的方法去處理現在21世紀的問題?


佛陀說法是口述的。在佛滅後,阿難出色的記憶力讓他背誦出很多佛陀以往的演講。佛經中出現“如是我聞”即是指阿難“親耳聽到佛這樣說的”。佛教有大量經典,其中有許多大乘經典討論《空性》,不同的門派,艱深難解的佛經。這些經典究竟是誰創作的?鑽研這些深奧的佛經,就可以讓你成佛?而且佛性和空性是有必然的關係嗎?佛陀本身沒有執著嗎?佛陀說法的49年期間,總是有人想陷害和無聊佛陀,但是他仍然堅持說法,普渡眾生。這不是一種執著和堅持嗎? 這談得上《空性》嗎?


假若《空性》只針對佛陀覺醒的經過。這是唯一覺醒的方法嗎?


我曾經有幾年時間都有不斷跟隨袁尚華博士,學習一些大乘經典例如《法華經》,《般若經》,《金剛經》等。我們真的是拿著佛經一句一句讀的。我那時的感覺就是這些佛教理論那麼複雜難明,好像沒有得著,於是我就停止了。你問我學過什麼,我也通通忘記了。


所以我認為鑽研這些高深莫測的佛教理論,即使一小部分人得到啟發,去除無明,或者可以令你覺醒,但不等於你就《成佛》。或者密宗有許多《男女雙修》的說法,誤導信徒可以《成佛》。我們是否要應該重新思考什麼是《佛》?












bottom of page